Math Week | 探究狂欢下的数学“π”对
发布时间:2023-10-19
Math Week | 探究狂欢下的数学“π”对
一 校园挑战赛
 
“数学周”期间,校园中学生的必经之处布置了许多数学挑战题,吸引了不少同学前去解答,有些已经把题目记下自己解答完赶着去写上答案,有些则围在一起热烈讨论、集思广益;大家都想成为第一个解出题的人,每当一道挑战题拥有正确答案,第二天就会出现一道新的题。
 
图片
图片
 
同学们不仅勇于尝试,不断攀登,还积极地与数学老师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,有时低年级地同学甚至会去挑战高年级的题目,校园中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。
图片
图片

二 数学+团扇的不思议组合
 
本届“数学周”的第一个跨学科活动诞生了“数学团扇”这个奇妙的组合,同学们用色彩在圆形扇面上画下了他们心中和数学有关的内容,并利用课间,装饰在了教室及教室外的走廊上,将教室和走廊变成了数学知识和绘画的展厅。
图片图片
图片图片
图片图片
图片图片
 
同学们的才思妙想也在这艺术与数学的跨学科碰撞中灵感迸发,扇子上的内容五花八门,圆周率、数学家、算盘和计算机、数学公式等等,从不被设限的创作是燎原学习者们最大的自由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三 数学狂欢“π”对——年级集会
 
活动最后一天,终于迎来本届“数学周”的盛事——年级集会,不同年级分别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数学趣味比赛。同时,学生们可以自愿穿戴和数学相关的服饰,比如打扮成一个数学家、穿有数字的帽子、戴有几何图形的发卡等出席活动。如果没有合适的服饰,同学们也可以自己DIY制作。
 
图片
 
 

 

在燎原,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随处可见,在各项校园活动中也是如此。一年级的《听算趣味赛》考察了学生的听力和算术能力;二年级的《计算与思维趣味赛》则要求学生在考虑问题的同时灵活运用计算方法;三年级的《思维趣味赛》则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;四年级的《背圆周率趣味赛》则考验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;五年级的《魔方趣味赛》则挑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。
 
图片
图片
 
除了趣味比赛,“π”的起源、魔术表演、相声、小品剧、舞蹈、团扇走秀等内容,与趣味比赛相结合出现各个年级的集会中,增添丰富性的同时一次次把集会的气氛推向高潮。也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趣味活动中不仅收获奖状和奖品,过程中的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和热爱。
图片
图片
 
 
小学部“数学周”中除了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和经验,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,也让孩子们结识更多志同道合喜欢数学的小伙伴,共同探讨数学世界的奥妙
 
图片
 
图片